在央视一套综艺节目《汉语大赛》上,声匿一位来自于亚美尼亚的年后尼亚小姑娘 ,声称自己乃三国名将马超的疑似亚美后代。
由于种种历史原因,发现他们一直滞留于西方,后人何未能重新返回,真相但他们的国名骨肉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。
翻开亚美尼亚的将销迹千历史,可以找到一位叫马米科尼杨的声匿人物 。据这位小姑娘介绍,年后尼亚自己的疑似亚美祖先就是在公元3世纪从中土离开 ,逃向了西方。发现
祖先凭借着高超的后人何武艺,本来在西域的安息国混得风生水起。可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中原朝廷的耳朵当中 ,皇帝不悦,威胁安息国王。
安息国王既不敢触怒了中原王朝,也不想落下一个不仁不义的名声 ,便将马米科尼杨流放到了亚美尼亚地区,从此,马米科尼杨家族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,扎下根来 。
参加比赛的小姑娘正是马米科尼杨家族的后代。
亚美尼亚姑娘所讲述的是否真实,还需要找到足够的证据 。按照姑娘的讲述,她的祖先是在公元三世纪抵达的西域地区。
这个时间点,恰好是我国是三国时期 ,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为曹魏,其执掌者为赫赫有名的曹操。
亚美尼亚的历史自然没有记载,马氏后代抵达西域的具体原因 。原因就藏在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当中 ,马超当时为羌人当中的代表 ,在羌人中的地位十分高。
羌人生活的地方,与曹操的统治区域本来相安无事,两者之间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?
原来曹操生性多疑,好容易打下的基业 ,又怎么愿意拱手让人。他心中怀揣着伟大的抱负,即将来有一天能够一统天下,他不止一次向他人说过,自己甘愿当周文王,言外之意清楚明了 ,意思是假如自己有声之年,不能实现平定天下的抱负,那就交给自己的儿子 。
可是他仍旧担心曹氏家族不能完成这一名垂青史的壮举 ,日有所思 ,夜有所梦。
有一天,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境 ,在梦境里他赤脚,身着睡衣 ,站在空旷的庭院中央 ,头顶是一轮温度极高的太阳。
他慌慌张张地环视四周 ,等待着下人的出现 ,可是映入眼帘的只有三匹马,和它们面前的马槽。三匹马做着同一个姿势,低头在同一个马槽当中吃料。
古人迷信,以为梦境是未来某种福祸的预兆。他当即请人来占卜 ,占卜师告诉他。
“槽”乃“曹”也 ,预示着曹家将来会被三匹马分食。
曹家岂能甘愿拱手送出披肝沥胆打下的江山 ,他苦苦寻思着三匹马的含义,直到听到马超的名字 ,他恍然大悟。
而这个恍然大悟 ,使得他犯下了和秦始皇一模一样的错误 。
秦始皇误将“胡”误会成北方的匈奴,大兴土木,修驰道 ,筑长城 ,结果却是全部为他人做了嫁衣裳。
曹操亦是如此,他将这个“马”字联系到了马超父子三人身上 。
这三个人全部姓马 ,平日里又素与自己有嫌隙 ,难不成果真是他们?
为防患于未然,曹操又显示出宁我负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本性。他借汉献帝之名,召马氏父子来到许都 ,同时跟随马氏父子而来的 ,还有许多马家的子侄辈 。
结果马腾被曹操所害,马超武艺高强,逃过了毒手,后带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。
按照小姑娘的叙述,马米科尼杨就是跟随马腾的马氏家族后人,他们则趁乱逃出了生天 ,来到了西域的安息国 。
双方的历史在亚美尼亚发生了碰撞 ,如同两块分裂的镜片,在外力的作用下,严丝合缝地弥合到一起 。
事件到这里 ,也应该水落石出,毕竟,结论已经得出 ,马米科尼杨的确是西凉马氏的后代 ,他们骨子里淌着能征善战的鲜血,到了亚美尼亚没多久,就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首领 。
可正因为事情看起来过于的完美,反而使得大家产生了怀疑的态度。
这个故事听起来像一篇小说,首先,小姑娘所引用的故事 ,来自于那本书?是亚美尼亚的官方历史书籍吗?
根据记者的考证得知 ,亚美尼亚根本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,同时关于西凉马氏的历史 ,参照的也并非正史,而是《三国演义》 。
英国人所著述的《罗马帝国兴衰史》当中,的确提到马米科尼杨家族的历史,书中明确交代出 ,马米科尼杨的确为中国人的后裔。
不过在初到西域时,他自称为大秦国诸侯的后裔,因得罪了当时的皇帝,不得已逃了出来 。
这段记载 ,不得不让人生疑 。大秦国 ,指的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,彼时,中华民族是史册上还没有什么著名的马氏人物。
翻开自秦朝以来的史册发现 ,东汉时期 ,马氏家族才逐渐开始显名 。
难道马米科尼杨撒了个弥天大谎,毕竟,彼时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阻隔 ,他们或许还不知道秦朝已然覆亡,或者压根儿就不知道秦朝的存在。
中原王朝和西域的交流出现在西汉时期 ,张骞奉汉武帝的旨意,到西域寻找大月氏,意外开通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。
而安息国的名字也在这个时候 ,才出现在中国的史册当中。
难道马米科尼杨的祖先为汉朝时期的人物?马超的祖先 ,也就是伏波将军马援 ,生于两汉之间,此人文韬武略,无所不精 ,跟随光武帝 ,屡出奇计 ,才换来了东汉王朝的安宁。
其中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“堆米为山” ,马援最先跟随的人物为隗嚣,隗嚣也正是因为听从了马援的意见,才心甘情愿投降了刘秀。
可隗嚣到底不如马援具备战略眼光 ,在刘秀平定天下之后,他竟然起兵 ,试图与光武帝分庭抗礼 ,马援几次劝说无效。
后来双方在陇西一带摆开阵势 ,战事一触即发 。跟随刘秀前去的将领 ,认为隗嚣已然做好了完全的准备,这必将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,不宜贸然出动。
直到马援的到来,他倒出粮袋里的米粒 ,摆出陇西一带的地形地势 ,开始了详细地讲演。刘秀亦是经历过战场的宿将,听到讲述之后,自然明白了马援的意思。
如今 ,天下初定,人心思归,真正想跟随隗嚣的人物寥寥无几,再加上其手下的将领各怀怪胎 ,当在其未做好完全的准备前,对其进行致命的一击,只要首战告胜 ,对方就会全线崩溃 。
他听从了马援的意见,速战速决 ,平定了隗嚣之乱。
马氏的后代皆以伏波将军为骄傲 ,他们幼年时期便以祖先之志为个人之志 ,认为大丈夫当在穷困时期,不坠青云之志气,在年迈时期,不失豪迈之气概 。
而著名的成语“马革裹尸”就出自于伏波将军马援之口。
若马米科尼杨与马援还存在着血缘关系 ,此人的确为正宗的马氏的后裔 。论辈分 ,或许比马超还要高一些 。
当然 ,也有史据可以佐证《罗马帝国兴衰史》里的记载,马援去世后 ,朝中奸佞向刘秀进谗言,言明马援曾在平定岭南后 ,运回一辆装着各种奇珍异宝的马车。
光武帝甚为生气,使得马家不敢厚葬马援 。或许因为这个事件,使得马家产生了迁徙的想法 。可是再仔细阅读史册,发现刘秀根本没有残害马家人的性命。
后来马的女儿还嫁入皇室 ,成为了皇后,如此鲜花着锦之时 ,马家怎么会傻到迁往西域呢 ?
何况马家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,他们的举动必然会被史家记录在册 ,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有几个姓马的人物逃离了都城洛阳 。不过,这仅仅是一个假想 ,而不能成为一桩事实 。
接下来,再回到三国的马家历史 ,《三国志》里记载因为马超拒不投降,曹操一怒之下杀了马腾,后来马超遂投降了汉中的张鲁。
奈何张鲁暗弱 ,后代被刘备所取代 ,马超得遇明主,成为了五虎上将 。
马氏家族有一人 ,名曰马抗者,决定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。
连年的征战本就是人厌烦 ,加之蜀汉本就落后,万一有一天被北方的曹魏所灭,自己也将身首异处 。
马抗到底去了什么地方?历史没有记载 。
而《罗马帝国兴衰史》当中记载的名字为马米科尼杨 ,名字根本对不上 。
因此,关于马米科尼杨的身份 ,有了两重的猜测 。
第一种猜测是 ,马米科尼杨为伏波将军马援的亲属 ,在被刘秀怀疑期间,偷偷逃向了西域。
第二种猜测是,马米科尼杨就是马抗 。
对于后人来讲 ,只能通过史实的互相验证,来推翻其中的一项猜测。
马米科尼杨给出的理由是得罪了大秦国的皇帝,大秦国的皇帝为了赶紧杀绝,不惜派遣兵将到安息国,威胁安息国王。
以刘秀之仁义,绝对做不出这些事情 。以曹操之残酷 ,完全有可能做出此类的事情。
因此,第二种猜测最为世人所接受。只是还有一点疑惑仍未解决,马米科尼杨口中的大秦国到底是哪一个朝代?
既然无法从马米科尼杨的身上找到线索,可以从与之同时代的国王身上寻找相关的线索 。
波斯国的国王沙普尔一世曾接见过马米科尼杨 。沙普尔一世的的生卒年,史册有着明确的记载 ,为公元240年到公元270年。
这段时间恰好与中国的三国时期相吻合,恰巧就佐证了第二种猜测。
马米科尼杨 ,应该也就是马抗。与马超为堂兄弟 ,他没有马超的神勇,面对着滔滔乱世 ,他只能选择逃避。
至于为什么说大秦国,是因为在西方人意识当中 ,不管中原王朝为什么朝代 ,他们想当然认为是大秦国 ,因为大秦国曾派遣过使者。
或许马抗口中说的朝代为汉朝,或许为曹魏 ,曹魏为公元220年建立,马抗离开之前,或许已经见证了曹魏的建立 。
曹氏父子对于任何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,丝毫不会心慈手软 ,西凉军几次遭到曹魏的重创,消息必然传到了西方诸国 ,因而 ,西方人十分惧怕曹魏的铁骑。
受到曹魏的警告后,他们只能用流放马抗,也就是马米科尼杨来做为搪塞的借口 。
事件真相大白 ,亚美尼亚的马氏的确与中华民族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(责任编辑:探索)